鲁网6月26日讯(记者杜伟)在2025年“榴枣归乡”工程新闻发布会上,枣庄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光明就枣庄市在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、提升毕业生留枣就业意愿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介绍,通过优化专业设置、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举措,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王光明指出,优化专业设置是提升产业契合度的关键。枣庄市建立“产业需求—专业设置”联动机制,紧密对接“6+3”现代产业体系及市场、企业需求,动态调整专业布局。2025年,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、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17个专业,同时撤销7个与市场脱节的专业。4所学校成为首批中职与本科“3+4”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,枣庄学院68个本科专业中59个与本地产业紧密对接。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更是主动作为,开设“化工班”“定向班”,实现招生即招工、毕业即上岗,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。
深化产教融合,构建校企联合育人共同体是重要举措。依托“市域产教联合体”与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等平台,学校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。组建的技工教育集团涵盖143家校企政代表,通过订单班、协议班培养超2000人。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与青岛海信集团共建海信产业学院,在校生达1100余人;枣庄职业学院优先安排意向留枣学生顶岗实习,与企业联合培养技术骨干;枣庄经济学校与企业成立校内职场,组织1200余人次开展生产性实习,显著提高毕业生留枣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岗位适配率。
在强化院校服务方面,各院校积极行动,打造就业需求全流程链条。枣庄学院组织多个学院和专业与市教育局共建“一学部四平台”,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建设;2025年计划新增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,提升企业需求与高校研发联动效率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设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,运营实训基地,其牵头建设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获省首批立项,通过订单式、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5314名,接收企业实习超6500人次,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。
此外,枣庄市积极营造政策环境,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和发展空间。鼓励驻枣高校及中职学校设立“就业指导中心”,常态化举办精准招聘活动,在毕业季开展“产业专场招聘会”“企业进校园”定向招聘。依托“枣工快递”平台,打通就业信息“堵点”,构建高效信息循环链条。同时,完善人才招引优惠政策,提供便捷服务,切实减轻毕业生就业创业负担。
通过以上多维度、全方位的举措,枣庄市教育局正全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,有效提升毕业生留枣就业意愿,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。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