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年间,河北保定府有户姓孙的人家,当家的叫孙守仁,四十好几没孩子。他媳妇姓刘,俩人手里有俩钱,日子过得宽裕。
孙守仁是个热心肠,街坊邻居谁有难处找他,少则三瓜两枣,多则十两八两,从来不含糊。可他媳妇刘氏是个铁公鸡,每次当家的往外拿钱,她就得叨叨好几天,老两口没少为这拌嘴。
隔壁住着个叫王老实的年轻人,娘病了好几年,掏空了家底也没留住人。老太太咽气那天,王老实连口薄皮棺材都买不起,急得直转圈。深更半夜,他实在没辙,摸进孙守仁家,偷了五十两银子。
展开剩余72%回到家,王老实对着月亮磕头:“孙大哥,对不住了。这钱我先借去葬娘,这辈子还不上,下辈子就还你五十倍!”
第二天孙守仁发现钱没了,只叹口气:“准是遇着难处了,算了。”刘氏却不依不饶,指着院子里的树骂了半个多月。
过了半年,王老实总惦记着这笔债,心里堵得慌,一病不起,没多久就没了。
这天,孙守仁正在院里喝茶,门口来了个和尚,说是附近寺庙塌了,化缘筹了三百两银子,要出门办事,暂时寄存在这儿,一个月后来取。孙守仁一口应下,还打算再添一百两捐给寺庙。
一个月后,邻村张大户嫁闺女,非得拉孙守仁去喝喜酒。临走前他嘱咐刘氏:“和尚要是来取银子,你把三百两还他,再替我捐一百两。”刘氏点头应着。
孙守仁刚走,和尚就来了。刘氏眼一斜:“什么银子?没见过!”和尚急得直跺脚,俩人吵了起来。刘氏梗着脖子赌咒:“我要是见了你的银子,就让我双眼流血,死后下十八层地狱!”
和尚气得浑身发抖,念了声“阿弥陀佛”,转身就走。回到庙里,越想越憋屈,一口气没上来,竟圆寂了。
晚上孙守仁回来,问起银子的事,刘氏嘴硬:“给了,还多捐了一百两呢。”孙守仁没多想,只当是积了德。
后来孙守仁去庙里烧香,对着佛像念叨:“我这辈子没做过亏心事,咋就没个孩子呢?求菩萨保佑。”
奇了怪了,一个月后刘氏竟怀上了,十月怀胎生下俩小子,大的叫金宝,小的叫银宝。
俩孩子长到三岁,性子就看出天差地别。金宝啃馒头就咸菜也吃得香,银宝却顿顿要大鱼大肉,吃完还得把碗筷摔了才舒坦。刘氏疼小儿子,啥都依着他。
十八岁那年,孙守仁让俩儿子学着打理生意。金宝起早贪黑,累得瘦骨嶙峋;银宝却整天呼朋引伴,逛窑子、掷骰子,花钱跟流水似的。
孙守仁心疼大儿子,劝他歇歇,金宝总说:“爹,没事,我多干点是应该的。”
后来孙守仁想让银宝懂点事,就把家产分成三份。金宝拿了自己那份,更拼命干活,没多久累得咳血,没几天就没了。孙守仁哭得老泪纵横。
银宝的钱很快花光了,刘氏偷偷把金宝那份也塞给了他。银宝更疯了,竟让人把银子熔了剪成碎末,站在城楼上往下撒,喊着“六月飘雪”。
孙守仁看着家业败光,叹道:“命里该有的躲不掉,不该有的求不来啊。”
可刘氏还不死心,又把老两口那份家底给了银宝。没俩月,银宝染上花柳病,也没了。刘氏抱着儿子的尸体哭瞎了眼,没多久就疯了,一天夜里一头撞在石头上,没了。
孙守仁万念俱灰,跑到庙里对着佛像哭喊:“我没对不起谁啊!为啥落得这个下场?我要告阎罗王!”喊完就晕了过去。
迷迷糊糊中,俩小鬼把他带到一座大殿,阎罗王坐在上面问:“你告我?”
孙守仁红着眼:“我一辈子行善,为啥俩儿子一个累死一个败家?媳妇也死得那么惨?”
阎罗王问:“你大儿子咋样?”
“任劳任怨,没半点错处。”
“他是王老实转世,来还你五十倍的债啊。”
孙守仁一愣:“那小儿子呢?”
“他是那个和尚转世,来讨你百倍的债。”
“不对!我让媳妇还了银子啊!”
“你还了,你媳妇没还。”阎罗王招手,刘氏的魂魄被带了上来,哭着说:“夫君,我错了!我没给和尚银子,还赌了咒……后来眼流血、下地狱,都是报应啊!”
孙守仁猛地惊醒,发现自己还在庙里,叹道:“真是天理昭昭,因果循环啊。”
这世上的缘分,有善有恶;身边的人,不是来还债就是来讨债。因果这东西,不管你信不信,它都在那儿。
发布于:河北省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